雙崗建功 努力奉獻
——記民建會員、連云港市政協委員、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邵仲凡
“醫學事業是我的生命。”
這是邵仲凡的座右銘。懷揣著對患者親人般的關愛,對工作的慢前熱忱,數十年來邵仲凡和他的科室成員一起,努力探索,勇攀醫學高峰。1997年,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訪問學習1年;2009年,赴新加坡國家心臟中心胸外科訪問學習1年。興起于90年代的電視胸腔鏡手術,被醫學界譽為“鑰匙孔手術”,邵仲凡瞄準了這一胸外科領域里的高新技術,應用他在國外學習和工作經驗,迅速完成了器械配置工作。2000年初,邵仲凡憑著一股鉆勁,在沒有任何技術外援的情況下,帶領助手獨立開展并成功完成了我市首例電視胸腔鏡下多發性肺大皰切除及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肺減容手術。這項新技術不剖胸,切口小、痛苦少、恢復快,深受病人的歡迎和好評。近日,筆者再次采訪邵仲凡時,他向筆者介紹,10多年來運用胸腔鏡成功完成胸腔鏡微創手術300余例,其中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微創手術30余例。2001年7月運用胸腔鏡微創技術,連續治療3例胸腔有惡性胸水的患者;2003年開展擴大性肺癌手術,作全肺切除,包括受累的部分心房切除;2006年治療胸腔及心包大量積液,完成了左側胸膜固定術+心包開窗引流術;2010年完成胸腔鏡下胸腺瘤切除術;2011年2月,連續完成5例胸外科微創領域里的高難技術——胸腔鏡下肺葉切除+縱隔淋巴結清掃術,并于6月成功開展了電視縱隔鏡手術;2013年5月又成功完成微創頂尖技術——胸腔鏡下食管癌切除術,開創了我市微創手術治療食管癌的先河。筆者為他在事業上取得的輝煌成績感到自豪。每一例成功的手術,都傾注了他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也是他把愛印在患者心上的真實寫照。
“從事醫學工作是辛苦的,沒有刻苦的鉆研和不懈的追求就無法做一個好醫生!
邵仲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斷加強學習,認真總結臨床經驗,執著探索,科研上也是碩果累累。近幾年來,有《支氣管、隆凸、肺動脈成形肺葉切除治療原發性肺癌》等20余篇學術論文在《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等雜志上發表,其中《原發性肺癌支氣管成形肺葉切除術后并發癥處理》一文還參加了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九屆國際肺癌學術會議上交流。由他主研的《左徑胸經隔肌裂孔食管癌切除術的臨床研究》、《電視胸腔鏡治療自發性氣胸的臨床研究》科研成果,分別獲得連云港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電視胸腔鏡診治惡性胸水》獲省衛生廳醫學新技術引進二等獎。2008年,他研究出一種胸腔滑石粉噴灑裝置,用于胸腔鏡下惡性胸水的胸膜固定術,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民建工作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
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1995年,邵仲凡加入民建,成為統戰大家庭的一員。入會近20年來,他始終心系民建事業,擔任民建連云港市第七屆、八屆委員會委員,雖然工作繁忙,但堅持參加會務活動,為民建事業的發展獻計出力。作為政協連云港市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委員會委員,邵仲凡忠實履行自己的職責,積極參加政協委員考察調研活動,立足本職工作,以獨特視角關注民生。近年來,他撰寫了《關于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的建議》、《關于合理調整連云港市醫療衛生機構布局的建議》、《關于盡快成立醫患糾紛處理機構的建議》等多項提案,受到了有關領導和部門的高度重視,為促進連云港醫衛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加“愛心助學”、“抗震救災”等社會公益活動,多年來堅持參加中共連云港市委統戰部和民建連云港市委會組織的專家義診等社會服務活動。由于表現突出,被連云港市委統戰部授予第一屆“十佳歸國留學人員”稱號,多次獲評連云港市民主黨派創優活動先進個人。
面對諸多的成績和榮譽,邵仲凡從容淡定,對學習對工作一如既往勤懇踏實,沒有絲毫的懈怠。他牢記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醫生的神圣職責,為使更多的患者擺脫疾病的折磨,他仍在胸外學科領域里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著……
